2025年4月24日,在76net必赢官网B104会议室,伏云发教授进行了题为"脑机接口(BCI)转化为实际应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在线BCI系统可用性、用户满意度和使用情况评价"的精彩学术报告。

伏云发教授来我们开展学术报告
作为人机交互领域的突破性技术,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的实际应用转化具有重要科研价值与产业化前景。伏云发教授在报告中由BCI发展历程引入了对BCI系统实际应用的思考,并梳理了从离线BCI数据分析建模到在线BCI系统构建和性能优化的技术跨越,着重阐释其团队构建的三维评价体系:通过在线BCI系统可用性评价(包括系统有效性和效率评价)、用户满意度评价(包括与BCI相关方面的满意度评价等)和使用情况评价(包括BCI系统与用户的匹配性评价等),建立起覆盖BCI系统全链条的综合评价方法。特别指出当前研究聚焦于在线评价BCI分类算法的金标准,而忽略系统及评价标准构建的现状,同时通过案例讲解了“BCI转化为实际应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望对BCI转化为实际应用产生重要作用。最后就在线BCI系统可用性和用户满意度评价面临的挑战、BCI与AI与VR技术赋能用户体验优化及智能化等方向展开前瞻性讨论。

伏云发教授与我们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报告结束后,伏云发教授与师生围绕脑机协同功效评价和其机遇与挑战、BCI使用个性化与普适化以及技术特性发展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进一步为我们师生推进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开拓了新思路。
主讲人介绍:
伏云发,教授,博导,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理工大学脑认知与脑机智能融合创新团队负责人及脑信息处理与脑-机交互控制学科方向团队负责人。中国康复医学会脑机接口与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脑机融合与生物机器智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中国认知科学学会计算神经工程专委会委员,脑机接口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资深专家,脑机接口产业联盟科普与科技伦理工作组副主席,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智能分会智能康复及人机工程学组委员,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社会认知分会理事,云南省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自2015年以来,主持过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结题4项,在研2项),发表SCI/EI期刊论文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出版译著5部,专著1部,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人。
编辑:竭 婧
初审:周非凡
终审:张云竹